Discover天下文化‧相信閱讀每個人都可以有更好的判斷,減少偏誤帶來的有害影響《雜訊》| 天下文化Podcast 讀本郝書 EP22
每個人都可以有更好的判斷,減少偏誤帶來的有害影響《雜訊》| 天下文化Podcast 讀本郝書 EP22

每個人都可以有更好的判斷,減少偏誤帶來的有害影響《雜訊》| 天下文化Podcast 讀本郝書 EP22

Update: 2024-12-05
Share

Description

在本集的天下文化Podcast中,主持人郝旭烈介紹了丹尼爾·康納曼等人合著的《雜訊:人類判斷的缺陷》。郝哥從丹尼爾·康納曼的成就與背景出發,說明這位心理學家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,如何以心理學視角挑戰傳統經濟學對「人類理性」的假設。

他提到康納曼的前作《快思慢想》對心理偏誤的深刻分析,以及《雜訊》作為對此主題的延伸探索。

心理偏誤與雜訊的區別
郝哥借助射擊靶心的比喻,形象解釋偏誤與雜訊的概念:偏誤是子彈集中但偏離靶心,而雜訊是子彈散落靶面,毫無規律。他進一步指出偏誤和雜訊可能同時存在,導致判斷結果既有系統性錯誤,也有隨機性差異。

雜訊的實例與影響
郝哥分享了一個研究案例,顯示保險業務員針對同一客戶的核保報價,誤差竟高達50%,大大超出主管們原先5-10%的預測。這表明雜訊在各類判斷中普遍存在,並對結果的準確性產生巨大影響。他以法官為例,指出能力差異、心態偏見和生理狀態如何分別影響判決,造成同案異判的現象。

例如,法官在心情好壞或用餐前後的判決結果可能截然不同,這也反映了人類判斷的不一致性。

減少偏誤與雜訊的方法
郝哥提出「便利貼法」作為有效的討論工具,通過匿名記錄意見,避免從眾效應的幹擾。此外,他進一步講解了書中提出的「決策保健」概念,強調通過明確目標、標準化流程和數據驅動決策,來減少決策過程中的雜訊。

例如,通過定義清晰的評估標準,可避免模棱兩可的描述帶來的理解偏差;利用統計思維對類似案例進行數據分析,可以幫助決策更加科學。

生活中的決策保健
郝哥以「洗手」降低手術和接生死亡率的歷史例子,說明即使無法完全了解問題根源,只要采取正確的保健措施,就能顯著改善結果。他建議在決策時借助客觀標準,避免因個體差異或情緒波動造成的判斷失準。

例如,他批評缺乏數據支持的「有人說」論斷,強調決策應基於全面的數據和事實,而非單一主觀意見。

最後,《雜訊》與《快思慢想》相輔相成,有助於深入理解人類行為模式和判斷缺陷。聽眾在學習與工作中,可以主動反思自己的偏見與雜訊,並採用書中提供的方法來優化決策流程,進而提升判斷準確性與效率。



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
Comments 
loading
In Channel
loading
00:00
00:00
1.0x

0.5x

0.8x

1.0x

1.25x

1.5x

2.0x

3.0x

Sleep Timer

Off

End of Episode

5 Minutes

10 Minutes

15 Minutes

30 Minutes

45 Minutes

60 Minutes

120 Minutes

每個人都可以有更好的判斷,減少偏誤帶來的有害影響《雜訊》| 天下文化Podcast 讀本郝書 EP22

每個人都可以有更好的判斷,減少偏誤帶來的有害影響《雜訊》| 天下文化Podcast 讀本郝書 EP22

天下文化